以卓越的信息技术,持续有助于制造业创新开展
管理流程再造
某装备制造公司工艺员小周打开电脑,进入结构化工艺平台,在待办事项里发现一条任务提醒,她立马点开进去,查阅完设计方案后,开始了自己的工艺方案编制,期间她从平台的数据库中调取所需的物料数据、设备信息,及可供参考的历史工艺方案,最后形成的工艺方案审核顺利获得后,一键下发到了车间,开启了产品生产。
该公司工艺部门较早采用开目CAPP系统,为工艺数据的标准化、规范性给予了支撑。随着技术和业务要求的提升,现有工艺平台从架构及功能制约了企业开展,因此企业规划基于KMPLM CLOUD建设新一代结构化工艺设计平台,有效继承原有设计工艺数据,支撑基于二维和三维的工艺设计理念,提升工艺设计水平,发挥工艺的承上启下中枢环节作用,实现设计-工艺-制造业务与数据有效贯通。
联合项目团队历时一年多配置开发,并经多轮测试验证,结构化工艺设计平台已成功上线运行。它打破了设计、工艺、制造三者之间的信息孤岛状态,贯通了三者之间的数据交互链路,实现了基于BOM(Bill of Materials,通常称为“物料清单”)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技术状态管理,全面提升了产品生产研发效率。
打破信息孤岛,贯通数据流
“以前设计、工艺、制造各个系统数据独立维护,信息孤岛问题突出。产品设计BOM发布或变更时,需要工艺人员手工进行工艺BOM编制发布或信息维护;工艺数据发布或变更后,还需要人工维护MES(生产制造系统),极易造成设计、工艺、制造三者之间的BOM数据不一致、版本混乱等,给科研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,同时也产生了大量重复性的工作。”结构化工艺平台项目负责人滕处介绍。“而且对于产品质量把控,生产过程的追踪也带来了不少障碍。”
近年来,随着科研生产任务的增长,各系统数据流通不畅的弊端愈发凸显,制约着生产能力的提升。以BOM为核心召开产品设计、工艺、制造全生命周期技术状态管理,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,已成为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,提升企业科研生产管理效益的迫切需要。“此次实施结构化工艺平台建设项目的初衷,就是为了打破横亘在科研生产各环节的之间的壁垒,连接信息孤岛,贯通数据流,真正做到提质增效。”
统一规范标准,重塑流程体系
要想实现资源信息共享,需确保数据的唯一性、规范性。项目组吴工举了一个例子:“采用同一标准、同一种规格的元器件,采用质量等级或质量保证等级不同,其产品性能会有很大的差异,当其在设计文件中标识不完整时,可能会给后续的采购生产带来不确定性,甚至引发质量事故。“因此,建立具有唯一性、规范性的数据标准是建设结构化工艺设计平台的基础;而让平台能够快速融合企业现实业务场景,则需要对各功能需求进行梳理,重塑流程体系,以确保各项功能正常运转。
数以万计的物料参数和技术规范体系,千头万绪从何起?项目团队经过讨论研究决定,以产品为抓手,梳理业务流程和需求,进行功能配置。顺利获得双周例会对齐进度,展开多轮讨论分析,确定所需功能需求和平台配置逻辑,并不断进行迭代优化。
过去的一年吴工几乎所有精力都花费在平台建设上面,经历了数不清的调研与沟通。她常常奔走于各个车间和研究室,游走在各方之间担当沟通桥梁,并及时记录用户需求或反馈的问题。她既要帮助专业组梳理业务,还要将功能需求整合传递给开发人员,同时不断学习新领域知识,确保对业务理解精准合理。
建立大数据库 增强生产感知能力
搭好平台是第一步,而要想真正发挥作用,还需数据投喂。历经多年开展地红林公司拥有着海量设计工艺数据,数量庞大的产品家族,有些数据甚至还记录在纸质文件上存放在档案室里。另外还有各种工装、计量检测仪器、生产设备数据,把几十万条数据录入平台,建立大数据库,难度非同小可。“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,但迟早是要经历的。”
以该公司智企平台为纽带,召开结构化工艺平台所需数据资源建设,形成了工装资源在结构化平台管理,其他资源如物料编码、生产设备、检测仪器仪表等在智企平台进行管理,顺利获得系统集成功能导入结构化平台,最终形成的企业资源管理库,供工艺人员编制工艺时查询调用。
“当平台一切建设完备后,各自为战的局面将会被打破,产品的生产脉络将会清晰地呈现在各参与环节的人眼前,更方便进行全局把控。”除了助力产品研发生产,项目组成员小吴表示结构化工艺平台的用处还有很多,对于物料采购、成本管控、以及产品化建设也极其有益,溢出效应很明显。
现在,开发人员正进一步根据一线使用的反馈情况对平台持续优化迭代中,确保平台简洁、流畅、好用,真正发挥高效管理作用。
想分析更多开目数字化项目案例&产品资讯,欢迎关注“凯发k8国际”公众号(kmsoft1996)

为方便给予优质服务,请留下新的信息
在线客服
联系电话
索取资料
关注我们
TOP